www.51xjk.com 2016-07-29
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部分人开始觉得同性之间才是真爱,异性只为繁衍后代。同性恋在...
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部分人开始觉得同性之间才是真爱,异性只为繁衍后代。同性恋在大学生中间越来越普遍,以前只是在私底下谈论的事情,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到底大学生们对同性恋是怎么看的呢?
大多数人也不会选择疏远他们,这说明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同性恋已经愿意采取一种接受和理解的态度,充分尊重他人的隐私。但是,我们知道同性恋更多的渠道是书刊、媒体以及各种社会舆论,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所以我们不能更深入的了解,也就导致不能正确的看待同性恋问题,而年轻人涉世未深,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也许会一味的排斥,也许会盲从。
我想,既然出现了这种事物,我们就不应该回避,而应该正确的面对,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青年人对待这个问题。但是,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对于同性恋的问题更多的是回避和歧视,更没有法律上的相关规定。在这一百份调查中,有五份来自国外的大学生,通过对他们的问卷的分析,我发现他们对同性恋更宽容,了解很多,全都认为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对同性恋进行保护,而在国外有些国家也已经这样做了。
对于同性恋的普遍定义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属人类正常恋爱的类型之一。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或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关于同性恋的成因,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看法。
第一是由生理因素,主要受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和大脑结构三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是遗传因素,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先天遗传的原因导致一个人从幼儿开始便产生性倒错,形成同性恋倾向;其次是激素水平,有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发现,向怀孕的母鼠子宫里注射激素,确实能够极大地改变其子代的性行为。因此,有人推测是不是类似的情形也同样会发生在人类身上,即通过胎儿期的激素注射改变其性心理及行为。
第二是社会”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两种看法:首先是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期3~5 岁是人类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引起的移情现象是同性恋的起因;其次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特别重视的是伙伴关系、偶然的机遇以及特殊的经历。
由此看来,同性恋也有着很多无奈或者一些说不出的痛苦,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又应该采取一个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呢?
经调查研究,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处境依然很艰难,遭受严重的社会歧视。长期以来,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的同性恋者,大多生活在恐惧和愧疚之中。专家曾对生活在大中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相对年轻和“活跃”的”男同性恋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而通过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相对于社会好像对于同性恋更宽容,大多采取的是理解、不干涉不歧视的态度。我想这主要是因为80、90后的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他们自己的高度自我认同,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很宽松的成长环境,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再加上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对自己没有太多约束。思想更开放,包容性更强。
都说同性恋不好,但现实却是同性恋现象的确越来越普遍,我们尊重他的隐私,也没有因此疏远他,但作为朋友,我们都为他以后要面对的各种困难而担忧。我想,对于同性恋,应该在比较长的一个时间内还是得不到普遍认可的,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通过了解同性恋,找到根源,对症下药,做好正确的引导,防范于未然。
编辑推荐
热点专题
热点聚焦
热点视频
图文欣赏